你也是不敢 主動提問 的人嗎?
「以上是我的分享,有人有任何問題嗎?」
在一場講座的結尾,你通常會是舉手的那位,還是坐著聽講的那位?
#一堂不敢提問的課 前陣子跟碩班學姊討論報告時,她對我說:「你很厲害噎!上課的時候常常聽到你主動提問。」
突然的稱讚,讓我一時之間有點害羞,卻也讓我開始反思:為什麼在台灣,主動提問成為了一件厲害的事情?
這個問題在這個學期得到了解答,因為我遇到了讓我不敢提問的課程。
那堂課,叫做微積分。
那時,雖然學期尚未進行到期中,但老師的板書老早已如同無字天書,看都看不懂,更別提進行思考。
上課只管一直抄、一直抄,只期望自己在老師拿起板擦前,能夠抄完眼前的公式。
每每坐在階梯教室的一角,我內心都很想舉手問老師為什麼這樣算?這個公式怎麼來的?可不可以放慢一點?
但,我不敢。
我不敢,因為我擔心拖累班上進度,擔心其實是因為我不夠努力。
我不敢,因為我害怕被老師指責不認真,害怕會被同學以異樣眼光看待。
然而,當我私下和同學們討論時,我發現,這樣的心境其實不只有我有。
曾經一個朋友被問到為什麼不問問題時,他很直白地說:「我不敢。」
對,就是如此,在微積分的課堂,我也不敢。
想到這,心中充滿納悶:到底為什麼,問問題對我們來說那麼困難?
#都是無私惹的禍
在台灣,只要想到上課發問,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「老師會怎麼想」、「同學會怎麼想」,
我們總在為他人著想,嘗試當一個無私的人,但是學習最重要的主體「自己」,卻從未納入考慮。
反觀國外,當我在瑞典當交換學生時,看見隔壁同學舉手問老師問題,我心想:「這問題也太簡單,他都不會擔心浪費大家時間嗎?」
下課後,我跑去找那位學生聊天,他的回覆扭轉了我對學習的想法,他說:「就是因為我不會,所以才要問啊!我來這邊就是要學會!不然來這邊幹嘛?」在他的言詞中,沒有提到別人,提到的都是他自己,好自私,但好值得學習。
因為他的提問,不但幫助自己理解,也幫助班上像我一樣,其他不敢發問的同學。
是一直到了國外,我才認知到學習的真諦。
#為自己而學
特別是在網路時代,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、任何時間獲取知識,老師的存在,除了傳道、授業,更是解惑。
來上課,若是沒有釐清自己不清楚的地方,那反而是浪費了那堂課的時間。
所以問問題並不可恥,問問題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,也是尊重自己時間的行為。
#你是學習的主人
#還是教室的客人
我們拉遠一點來看,面對學習,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?
我發現在沒興趣且跟不上的微積分課程中,我選擇把自己當作教室裡的客人,坐在一旁觀看老師跟其他同學表演。
但是在自己選修的研究所課程,我選擇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,就算不會,我也要問到底。
明明是同一個我,卻因著學習態度的不同,而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。
在問問題時,你會害怕他人的眼光嗎?
在課堂中,你會選擇當學習的主人,還是教室的客人?
在乎他人眼光、為他人著想固然重要,但來到課堂,我認為應該把「學習」擺在優先順序的第一順位。
因為,學習的責任是在我身上,而不是在老師身上。
而且,就算問的基礎、不專業,那又怎樣?
學習就是一段從不會到會,從不專業到專業的歷程。
#重點是在過程中達到自我成長
#與其被動應對不如創造改變
過去,曾經以為是教授很古板,才導致學生不敢提問,
但是這一學期在大學的經驗告訴我,許多教授是期待且鼓勵學生主動互動的,反而是學生,才是真正被動的角色。
個時代,常聽到長輩說現在台灣的大學生不主動,也不積極,將來肯定會錯過網路世代的大好機會。
但我相信,當Z世代的我們改變學習態度,帶著為自己負責的心態進到教室,試著在既有的限制下,掌握學習主導權,我們將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學涯與生涯,
在那時,我們將不只是 #最能做夢的世代,更能一起成為 #最敢追夢的世代。
在一場講座的結尾,你通常會是舉手的那位,還是坐著聽講的那位?
在你的學習生涯中,你要選擇當學習的主人,還是教室的客人?
#留言分享你對於提問的歷程與想法
#為什麼主動提問那麼難
#論學習還是自私點好